(吉隆坡5日讯)卫生部自2019年开始实施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黑斑蚊的行动(WMO),已成功在19个可评估的地点把骨痛热症病例降低45%至100%。

卫生部副部长拿督鲁卡尼斯曼说,通过国家、州和县各级利益相关者付出的不懈努力,国内的骨痛热症死亡率从2000年的0.63%,在去年大幅度下降至0.08%。

“迄今,全国35个地点已落实这项倡议。”

他今天为亚洲骨痛热症峰会(ADS)主持推介礼,在致词时这么说。

鲁卡尼斯曼说,“行为改变沟通计划”(COMBI)已在3380个地点实施,全国有超过3万2163名活跃会员促进社区动员,以进行骨痛热症防范活动。

“我们期待骨痛热症疫苗能遏制此疾病传播,并将继续寻求更多证据,确保此疫苗最终能根据我国对抗骨痛热症的努力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完善我们预防、管理和控制骨痛热症。”

鲁卡尼斯曼说,在短短20年内,全球骨痛热症病例增长13倍,从2000年的50万宗在2023年增至650万宗。

他提到,大部分增加的病例源自大马和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孟加拉、越南和印尼。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很高兴看到由于行动限制,骨痛热症病例大幅下降。惟不幸的是此下降仅属暂时性,随着世界恢复常态,骨痛热症再次攀升。

“事实上,去年是全球有史以来录得最多病例的一年,超越2019年史无前例的高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骨痛热症病例已录得超过65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7000人,我们集体作出应对行动刻不容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